招生学系介绍
本部分内容适用于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收入学的学生,其他拟报读学生请参考本科课程一览。
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在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学生可于第一或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在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教育、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学生于第一或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学生须至少修毕123学分,始准毕业。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体育科目、通识教育、资讯科技分、副修或选修科目。教育学士课程及中医学学士课程等另有规定者除外。
灵活学分制度并无「升级」概念。为方便行政上的管理,学生将按其在校修业年数分级,惟此「年级」并非表示学生的学业阶段;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程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除课程另有说明外,学生一般修业4年便可毕业。
学士学位的等级如下:甲等荣誉、乙等一级荣誉、乙等二级荣誉、丙等荣誉及学位。学位等级得根据学生主修科的平均积点,全部科目的总平均积点,及毕业论文/专题研究成绩评定。中医学学士学位并须根据学生临床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
为确保学生在主修学科中获得充分训练,全日制学生须修毕个别主修课程规定的最低必修学分,最高不多于72学分,经教务会特别核准的专业课程除外。如主修课程设有毕业论文/专题研究规定,学生必须于该等论文或专题研究获及格成绩,始可毕业。
为贯彻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大学定副修为自愿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志向申请修读最多两项副修课程。副修课程规定至少须达18学分,但不得多于30学分。
本校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是提供均衡教育,亦即着重课程的「深」与「博」。主修课程使学生对一专业范畴有深入认识,达致一定学术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则扩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并对主修课以外的不同学科有更广博的认识,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观、高瞻远瞩。通识教育课程规定学生须修读21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七学分的大学通识教育四范围、两科共六学分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与人文对话」及「与自然对话」,以及六学分的书院通识教育。
必修体育科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并阐明公平竞争的意义。学生透过各项运动亦可训练健强的体格,以应付各项课业及将来发展。学生必须于首修业年修毕体育科目2学分。
从2023学年开始,所有学科的学生必须修读两科一学分的线上科目,分别为“认识中国”及“国家宪制秩序与香港”
本校一向坚持中、英双语并重,并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大学为所有新生开设一个必修的语文精修课程。课程包括普通话、粤语及英语三种语文,旨在教授语言学习的基本功,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数码素养及计算思维是必修的三学分入门级科目,涵盖基本的信息科技概念和技能,以及运用电子表格作简单数据处理,并介绍一些应用于处理数码数据的基本统计和数据科学概念。本科亦包括运用计算思维解决一些数据相关及计量数据推理相关的问题,并示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包括社交媒体使用案例研究,以说明如何正确演绎数据和识别虚假信息。本科侧重于有关软件工具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如学生不欲报读副修课程,可多修主修科目,以期于该学科植根更深更广,或选修其它学科科目,以培养广泛兴趣,增加各方面的学识。
所有全日制本科学生,经有关学系核准可修读第二项主修课程,扩阔知识领域。而文学院的翻译系、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工程学院、理学院的数学系、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系及法律学院亦为同学提供双学位模式选择。
类别 | 学分 |
---|---|
主修课程(包括学院课程) | 51 – 72 |
副修课程(自由修读) | 18 – 30 |
中文 | 5 |
英文 | 8 |
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大学通识教育四范围 书院通识教育 |
6 7 6 |
认识中国 | 1 |
国家宪制秩序与香港 | 1 |
数码素养及计算思维 | 3 |
体育 | 2 |
选修科目 | 剩余学分 |
合共 | 123 |
本部分内容适用于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收入学的学生,其他拟报读学生请参考本科课程一览。
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在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学生可于第一或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文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沟通古今人文、交流中西文化之使命,致力传承文化及开拓知识,训练学生之人文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思考。文学院各学系均着重跨学科研究,并提供多个范畴之人文学科教育。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建立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体系,发展出各种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人类学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过往与当代人类群体生活的性质,包括物质文化、社会关系和意识型态等不同层面的存在与转变。人类学教授跨文化知识,训练同学独立思考、有效沟通、及尊重文化差异。对于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化,我们则通过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中文系的学习范围涵盖语言和文学,例如中国语言的特质、 语言学理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中文系学生既有扎实 的学问基础,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范畴深入研究,由音韵语法、秦汉古籍、唐宋诗词、现代小说,到文学创作,中文系都有学养深邃的老师,为同学指引路径。中文系课程有下列特色:(1) 必修的基本课程为学生的语言和文学修养奠定基础;(2) 超过五十门专业课程科目供自由选修;(3) 与写作有关的科目采用小组方式上课,师生关系密切;(4) 主修生在最后修业年由老师指导撰写学术论文,锻炼批判能力,掌握研究方法;(5) 开设文艺创作科,出版学生创作集,为同学提供有利创作的环境。每年均有不少中文系同学在重要文学比赛中获奖。
中文系毕业生能够精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对中国语文有深刻体会,无论继续升学或从事各行各业,都具备优势。
中国研究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涵括对中国历史、文化、语言和当代社会包括经济、管治和商业的整体探索,强调「沉浸」式学习。本课程以英语授课,为国际学生及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提供量身订做的语言学习计划,亦创造共同学习、交流合作之环境。
本课程致力於︰(1)提升学生中英双语至精通水平;(2)让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沉浸」体验;(3)提供实践科目和实地学习;(4)以学生为本、「博雅」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从而对大中华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中国研究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从学术及亲身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文化管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知识的学科,其目的在于使文化活动切合公众需要和享受。本课程涵盖文化管理的三大范畴:(1) 古物与文物遗产管理;(2) 文化机构与策展;(3) 文化及创意工业。
文化活动对经济的贡献开始备受注目。在本世纪,我们的经济十分依赖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公众亦日益重视文化的原真性、完整性及多元化问题。近年,不少文化基建相继落成,包括博物馆、大型文化区、小型社区艺术空间,及被划为社区文化设施的公共空间。因此,我们极需培养具人文学科知识的学生,同时兼具文化视野和触觉、专业知识和操守,以作为公众和文艺作品之间的中介人,成为我城的核心文化软件。
文化管理文学士课程重视跨学科学习,以求培育新一代文化领袖和文化中介者。他们将能诠释、界定并捍卫不同的文化。具备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学生将能从艺术研究、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研究等视角,积极推动本地文化发展。
文化研究是近年一门新兴及非常重要的跨学科课程。经过文化研究的训练,我们可以洞悉及批判文化背后的政治逻辑,理解各种文化产品如何潜移默化地传播各种意识型态给社会大众。我们希望学生从文化研究的课堂,掌握当今本地以及全球文化的新视野,重新认识及批判「文化」的意义,深入探讨文化当中的权力关系。
英文系提供基础与选修两类课程,范围包括文学、应用语言学和沟通交流。基础课程旨在提供入门训练;选修课程侧重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对文学、应用语言学专题作有系统之阐释、分析、解说。
文学课程宗旨为介绍英美与其他西方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主流思潮;培养鉴赏、分析及批评文学、研究文化的能力;探讨文学与文化理论,促进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之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教授有关历史知识并培育想象力。
应用语言学课程宗旨为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基本特性;欣赏语言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了解语言思想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有关应用语言学研究之重要发现。
沟通训练是以小班教学形式,提供大量思考训练、对话及写作机会,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艺术系旨在提供多元及兼容并蓄的本科课程,为学生日後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其中一个特色是强调中国艺术、放眼世界。本系课程包括多种中国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科目,同时提供西方艺术史及艺术创作训练,尤其强调中西艺术的相互学习,以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的特色。
本系对艺术创作与艺术史研习同样重视,务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使能从事各种艺术专业工作。
另外,本课程亦会提供艺术的专业培训。为配合社会转变与艺术新潮,本系不时修订课程;又增设专业培训科目及实习计划,让学生实践所学,日後不论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行政等领域,皆能作出贡献。
历史系致力提供世界级水平史学研究和教育,并重视多元化的学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经世致用的史识,以及跨文化的国际视野。以历史研究方法,「贯古通今,融东会西」,是本系课程的重要理念。我们同时强调国别史的实证训练及专题史的探究,致力开拓深具香港特色的「比较史学」和「公众史学」两大教研领域。
为达到以上教学理念,我们开设的科目涵盖中国史、世界史,比较史及公众史,如汉代生活史、近代中国的普通人、东亚国家之跨太平洋联系、战争与社会 (1000-1900) 、 性别与历史、饮食文化史:本地与全球、香港古物与古迹等。
本课程旨在提供日本研究及日语的基本学术及专业训练,锻炼具备全球触觉及视野的社会公民,促进港日之间的学术及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与合作。
课程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以研究日本社会与文化,亦提供相关研究方法和日语训练。同学必须于第三学年前往日本大学留学,期间所修的相关学分可依照大学规定纳入主修学分计算。同学利用留学期间搜集的资料数据,回港后撰写毕业论文研究报告。
学系提供三个选修的专修组别:(1) 商业及管理专修组别 、 (2) 全球视野下的日本专修组别及 (3) 日语及语言学专修组别。专修组别提供个别学术范畴训练,同学可从相关学系如管理学系、社会学系、人类学系、语言及现代语言学系修读学科。选修专修组别的同学必须以相关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研究题目。
语言学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现代语言学的基础训练,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语言和人类思维的普遍特性、不同形式的语言获得及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等课题,并训练学生应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不同的语言,包括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手语。本课程能提升学生对双语和多语现象的意识,让他们对人类语言的复杂性更加敏感,加强学生对自身所处之语言环境的认知,且丰富他们将来在工作和进修上所需的语言学资源,让他们能为所处社区的语言问题作出有理据的判断。
由2019年起,语言学学生可选择参加本系与北京大学合作提供的双学位课程,在每所大学攻读两年。达到毕业要求后,将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语言学文学士及获北京大学颁授汉语言文学士。学生将集两个课程之所长,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不仅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增强其继续升学与就业方面的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历史悠久,自1965年起开办学士学位课程,多年来为海内外中西乐界培育无数人才,历届毕业生均在业内担当重要角色。课程以人文教育为纲,务求令学生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并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展各类实用的音乐技能 。本系宗旨如下:(1) 培育学生的音乐修养、创意、批判思考,让学生掌握不同音乐文化的传统及知识;(2) 提供融会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的课程;(3) 透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意识。
本系教职员来自世界各地,专长广泛。学系资源丰富,利希慎音乐厅为本港最好的演奏厅之一,而其图书馆馆藏与档案库亦为亚洲重要的学术资源。提供合奏训练的乐团包括崇基管弦乐团、崇基管乐团、崇基合唱团,亦有其他专攻中国音乐、爵士乐、早期古典音乐及当代古典音乐的乐团。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为香港最具规模的哲学系,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研究和教学中心。系内课程涵盖古今东西方哲学传统,所涉领域和议题甚广。
学系提供优良的人文教育,除传授学科知识,也为学生锻炼多项重要的技能: 例如,清晰准确地表述思想、严谨的思维和分析、论辩、及善于解决问题。具备这些能力,学生日后当可在各行各业,大展所长。
课程设计严谨,师资优秀,教授和讲师曾在亚洲、欧洲、北美著名学府接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系内师生融洽,教学相长;此外各种教研活动,例如学术交流、公开演讲、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计划,亦有助增长同学的识见及求学的兴味。
宗教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世界公民的能力,它采用客观和学术的方法来研究宗教现象,并了解人们的宗教需求。课程结构包括: (1) 宗教学方法;(2) 宗教传统及经典;(3) 宗教、文化与社会;(4) 古典语言;(5) 研讨与专题研究。
宗教研究课程亦鼓励学生参加实地考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日常宗教活动。 此外,本课程亦提供暑期实习,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工作经验。
神学学位课程主要学习基督宗教的基础元素,乃由隶属宗教及文化研究系的崇基学院神学院提供。同学需要修读圣经研究、神学、教牧研究,以及基督宗教与社会等学科。同学亦可同时选修宗教及文化研究系及其他学系提供之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乃全亚洲首个翻译学系, 多年来致力培育人才,投身各行各业。本科课程内容全面,循序渐进,学生得以广汲知识,开阔视野,将来自能成为称职可靠的译者。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文学翻译、法律翻译、商业翻译、字幕翻译、传译、翻译研究及电脑辅助翻译。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根基扎实,日後或继续升学,或从事笔译、传译、法律、商业、出版、传媒、政府、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均能展现过人优势,无往不利。此外,翻译系联同法律学院提供双学位的选择,让符合资格的同学在完成翻译文学士课程后,直接攻读两年制法律博士
教育学院的课程以崭新的教学法著称,而课程涵盖之广阔及内容之深入亦享盛誉。学院辖下共有四个学系:课程与教学、教育行政与政策、教育心理学及体育运动科学。
课程属五年全日制课程。中国语言及文学课程由中文系负责,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语言和文学训练。中国语文教育课程由教育学院负责,为学生提供语文教育理论和技巧的训练。
毕业生同时符合中文系及教育学院的毕业要求,获颁授文学士(中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同期结业双学位。
毕业生将符合政府对新入职语文教师在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语文学科知识 ;(2) 语文能力;(3) 语文教学法。
毕业生具备学位教师教育文凭同等资格,毋需再修读有关教育专业文凭,即可在本港中、小学任教。
毕业生具备稳固的语文基础,对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理论及技巧均有所认识,可从事中小学教育、出版、大众传播、研究等工作,也可在已有的学业基础上继续深造。
本同期结业双学位课程由教育学院、文学院英文系及英语教学单位合办,为期五年,全面培养具效能及合资格的英国语文教师,于本港中、小学任教。
课程着重三方面的训练,包括英国语文及文学、教育研习及英语教学法。学员将安排到中、小学驻校体验及实习教学,让学员结合理论与实践。学员需参与由政府资助为期八周的海外沉浸课程,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并加强对英语文化及海外教育专业的认识。通过教学研究让学员整合学科知识及掌握独立研究的能力,为日后教学奠定基础。
课程毕业生将获颁授文学士及教育学士双学位,以及与学位教师教育文凭的同等资格,并获政府全面豁免英文科教师语文能力要求,可视为已达到第三等水平。
教育学士(幼儿教育)学位课程为五年全日制课程,主修科目涵盖不同范畴,包括幼儿社群及情感发展、身体协调、健康营养与安全、语言发展、数理与科技体验及支援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等。课程采用跨学科学习模式,装备学生成为具创意思维、社会道德价值深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生可在选修科目中修读其他学系开设的科目,如公民教育、心理学概论、幼儿教育的当代议题和声乐及器乐教学法等。
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于本地或国际幼稚园从事幼儿教学;毕业生亦可于幼儿教育相关行业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或选择深造相关学术领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该课程设计上具备五大特色:(1) 促进家、校及社区三方合作; (2) 促进幼儿全人发展; (3) 装备学生支援幼儿不同学习差异; (4) 培育学生研究技能; (5) 结合理论与实践。
创新科技为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竞争激烈、环境日益复杂的世代,我们需要重新构思学习设计,利用先进的学习科技改善学习环境并提高成果。学习设计是一门急速发展的专业,适用于所有界别。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培养新一代学习科技专家实在是刻不容缓,他们既要深入了解学习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又要自如地运用创新科技,并具备专业技能来塑造未来教育的愿景。
学习设计与科技理学士学位课程(LDTE)由教育、工程和理学院共同开辧,此综合课程为期四年,建基于教育作为「元学科或学科中的学科」这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观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领袖能力的培养,同时亦重视个人在常规教育环境内外的学习和发展。毕业生将以教育和学习科学为核心,具备教育、科技和科学的多学科知识。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机会,并将开设专题研究项目让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和行动科学技能。
毕业生虽然并不具备教师检定资格,但课程建议与学位教师教育文凭(PGDE)课程衔接,帮助学生开拓就业前景,并为有志从事教学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发展机遇。此外,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可为计划在教育和/或科技相关领域继续研究深造的学生奠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由教育学院及理学院数学系合办,是一个双主修的本科课程。学生既能学习紮实的数学知识,又接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师专业培训。教师团队均是数学、数学教育或教育理论的专家学者,且参与不同类型的教育专业服务。透过老师悉心的指导、学校体验及教学实习,学员将兼具数学及教育专业知识,并发展各种综合能力,且具备成为数学教学的领导者的条件。毕业生将获颁授数学及数学教育双主修教育学士学位,同时具备学位教师教育文凭同等资格,可在中学任教。
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学士学位为香港之中小学、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及工商界培养专业体育教师、教练、体育运动管理及健康推广人才。修毕课程者可获颁发教育学士学位,同时可获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资格,于毕业后担任专业教师。本课程包括四个核心范畴:体育,运动科学,健康及专业术科教学。课程为同学提供体验学习机会,包括教学实习、运动产业实习、海外交换生计划及研究等。理论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学、体育课程、教学法,健康体适能及体育运动测量学。学生可选择以上任何一个专业课题,作独立研究以完成毕业论文。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致力提供卓越的法学教育。学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聚焦香港与全球各地法律之间的互动。
香港中文大学的法学士学位提供一流的课程。为法学士授课的专业师资是全球最国际化的教职员工团队。这些法律专家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及全球其他二十个不同法域。取得法学士的学位是进入法律执业生涯的第一步,也可由此获得把握其他就业机会的极具竞争力的资格。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士学位极具竞争力与卓越声望。学生们有望通过参加法学士的学习,从而在法律界取得职业成功所需的绝佳的技能、资格以及人脉。
四年制的法学士课程,除了提供全面的法学教育外,亦培养本科生批判分析、创意解难及理性思辨等能力。法学士的专业训练是展开备受尊重的法律执业生涯的基础,也是进入其他领域的绝佳平台。
学生在课程的首两年须学习基础法学知识、香港法律制度及中国法律概论;学生在第三及第四年可自由地、弹性地选修不同法律领域的专业科目,学生于成功修毕某些相关的专业科目组成的学程后,其专攻领域将会列载于成绩表上。
学系必修课皆设立小组导修课,多元化的专业师资来自香港、内地及全球其他二十个不同法域。
此外,学院为学生提供不少课室以外的学习机会,包括模拟庭辩活动、临床实习科目、「中国法律实习项目」、「杰出业界导师计划」、暑期外地学习及其他海外大学交流计划。
社会科学院致力于透过严谨的社会科学教学及研究,启蒙和启迪学生与社群;并开拓和发展综合的知识体系,提升个人和社会福祉。课程为学生提供均衡的全人教育,透过广博及多范畴的课程,学生能够学习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涵盖的学科包括个人成长、文化身分、流行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社会制度、环境管理及设计等。课程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批判思考技能及促进社会意识、创意及创新能力。
航天科学涵盖了科学探索、开发和应用技术,以了解及研究地球大气层内外。地球信息学结合了地球科学知识和地理空间数据科学技能,以了解和监测地球的环境和变化。这个紧凑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掌握卫星和航天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学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机器学习、大气和空间物理学、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和仿真的专业知识。
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为迈入各种有丰富机会的职业,如航天机构、环境咨询公司、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作充足准备。学生亦可选择继续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气候科学、航天工程、信息科技和数据科学等领域深造。
本课程经港中大取录的同学将以港中大开设的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为第一主修及在指定学术范畴中(工程学、理学和社会科学)选读由港中大或港中大(深圳)开设的另一主修。学生可以通过第二主修更深入学习与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相关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工程、地球和气候科学、新能源科学、空间物理学、数据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
于肄业四年期间,学生会在香港及深圳两地的校园上课、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及其他体验式活动。
建筑与人类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从房屋到城市,涉及各个层面及规模。为满足人类对居所和生活质素的追求,建筑学创建不同空间,供社交、工作及独处之用。
课程以设计工作室为中心,辅以其他科目如人文学科、科技、设计传意及专业实践,提供一个集中而全面的建筑基础课程。学生自二年级开始陆续修习六个核心设计工作室,逐步发展至四年级最后一个工作室,通过多个突发模式设计项目,结合过往学到的知识和主题,设计出总结性的建筑项目。
课程让学生从讨论、设计过程中发现及发展设计技巧,提高个人的审美与道德修养。透过选修科目及相关学科,学生获得更加充实的建筑学专业修习。他们也可参与国际性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海外游学团和交流计划,加深文化体验。学生可享用建筑学院各项专门设施,包括24小时开放的建筑学图书馆、数码设计工作室、模型制作室,以及独立的设计工作空间。
课程的全面教学方针,让毕业生广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行业。完成课程后,学生可继续修读获专业认可的两年制建筑学硕士学位课程,为成为香港或海外专业建筑师做好准备。
数字是社会的缩影,可以揭露隐藏的问题、呈现趋势。港中大社会科学院遂于2019年开办新学士课程──数据科学与政策研究。课程着重结合数据科学和政策科学两个跨学科,融合政策研究、数据挖掘、分析等不同领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设计以大数据为导向、以实证为基础的创新政策方案。课程的必修科目涵盖数据科学、数据分析、政策研究及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选修课程包括由理学院及工程学院提供的系统及编码语言如R及Python、数据挖掘及统计等科目,以巩固大数据、电脑及统计学习的知识。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创立于1963年,是大学的创校科目,历史悠久,亦是全港唯一的纯经济学科。和其他全球顶尖的大学一样,学系设于社会科学院,并非设于工商管理学院。
为了学生将来事业,课程提供五个专修範围:经济学理论、金融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及数据分析。为达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课程强调基本技能,尤其是数学、统计学和程式设计。约四分之一的毕业生会在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继续升学,不少成为经济师或大学教授。其余的毕业生成为企业家、顾问、数据分析师、银行家、老师等等,出路广泛。
地理学是一门全面与综合的学科,涉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众多专业领域。与此相应,本课程充分融合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专业内容,同时也十分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资源管理和永续智慧城市等议题。
本课程分为四大专业方向:(1) 地理空间数据科学;(2) 自然环境与资源管理;(3) 永续‧智慧城市;(4) 城市与区域发展。
课程提供多元化教学模式,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还包括小组导修、学生简报、实验、案例分析、境内外(包括中国内地、北美、欧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实地考察等。学生可以透过「师承计划」让学生认识及接触社会成功人士。学长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同学分享工作及生活体验。学生也可参与暑期实习,以获取工作经验。
港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7-2018年度推出全港首个全球传播本科课程。课程探讨全球化的复杂本质、过程及对媒体的影响,以及在新的传播模式下媒体研究、文化研究、全球媒体管理、跨文化传播研究等方面的新发展。
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理论部分主要探讨全球化的复杂本质、过程、对媒体的影响,以及在跨文化环境中对交流的挑战。实践部分则让学生参与和制作大学英语新闻杂志 《Varsity》及选修与整合营销传播和创意媒体相关的课堂。
全球传播课程是香港首个结合新闻与传播研究培训和海外学术交流(交换计划的时间为一到两个学期)的课程。学生有机会接触本地资深从业员和国际传播学学者,获得专业见解和前沿知识;还可选择其中一间中大合作伙伴大学,于亚洲、欧洲或北美进行交流及学习。
作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对有环球经济金融活动知识的专业人员需求与日俱增。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旨在为修读的学生在环球经济的背景下提供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跨学科专业训练,务使毕业生具备坚固的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和全球性思维去应付银行业和金融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各项挑战。
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会覆盖一些在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中不曾涉猎的题目,包括:稳定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的堀起和其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重视实习和研究经验,这些经验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以及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
全球研究课程培育未来全球领袖,协助他们建立全球思维、多语言和多文化能力。课程设计是为迎合对全球领袖的渴求去处理地缘政治和国际关係,及理解在全球化世界下,政治、环境、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繫,以及应对相关的挑战。课程有五个专修範围:全球媒体、文化与社会、全球政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以及全球经济。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严谨的学术及职业训练。众多优秀校友遍布香港及海外,包括政府、公营机构、商界、传媒和教育界。
除了双语制,本课程的学制独特多元,科目涵盖大中华及香港政治、公共政策、国际关系、政治理论、比较政治等领域。学生交流计划「3W」与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同学可借此到外国作学术交流。
本系教师在本地与国际享负盛名,亦透过互动教学加强同学学习能力。师友计划让师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实习计划则为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
课程以训练政治科学人才为目标,学科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政治学、公共行政及国际关系。课程多元而全面,80多个选科包含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并聚焦于大中华地区,部分科目亦涉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事务,务求培养同学建立全球视野。
课程特色主要有以下几项:(1) 以导修、研讨以及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提升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2) 与世界知名的英国华威大学和西敏寺大学,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同学可藉此到当地作短期交流;(3) 学生自发成立的睿星计划,为学系同学提供不同的实习机会。
新闻与传播学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卓越技能的专业传播人才,他们同时拥有分析能力及创意思维,能够制作优质的传播内容。我们致力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让他们对专业道德、表达自由及社会责任有承担。
本课程提供三个专修范围,包括新闻、广告与公关,以及创意媒体与新媒体。学生可通过校内实习小组及暑期校外实习取得传播行业的实战经验。
我们的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包括传媒、广告、公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教育及工商界。
院内设有先进完善的设备,如广播录音室、高清电视录影厂、黑盒工作室、影像编辑室及多间电脑工作室。学生可选修《大学线》、《Varsity》、「点子创作」及「创意媒体实验室」等实习小组,分别参与新闻编采和制作工作,学习如何进行社会及商业推广活动,及掌握与影音媒体制作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学院更为同学安排暑期实习课程。
心理学是研究思想与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家致力探讨人类的感知、认知能力、情感、性格、成长及异常行为。本系之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同学掌握基础心理学知识及研究方法,为将来服务社会或继续深造奠下基础。
本系课程共有逾40项科目。除了心理学概论、统计学及研究方法等基础科目外,其他研读科目可略分为五大类:认知科学、教育及发展心理学、社会及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及健康心理学、以及引导式短期自助心理治疗。
社会工作学系一直以培育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使命,秉持人文价值及关注社会公义,透过专业的实践和努力,提昇社会质素。社会工作本科课程设计著重结合理论与实践,除了进行小组教学和严谨实习训练外,学系亦安排机构探访、海外交流团及外地实习等学习活动以扩阔同学视野。本课程获得香港社会工作者註册局的认可,同学毕业後合资格於香港申请成为注册社工。
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小组学习,并采用不同学习活动例如专题研讨、角色扮演和经验学习,以促进学生在个人、学术和专业方面的成长。学系亦安排学生到不同服务性质的社福机构,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习,训练他们实践课堂的知识。此外,为了发展学生的文化触觉和国际视野,学系提供学术交流活动,及前往加拿大、新加坡、台湾、内地等地实习的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课程为亚洲最具素质之一。根据2022年的国际大学排名榜 (QS),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于世界排名第二十三位。学系致力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让有兴趣以科学方法研究身处之社会的同学,可以透过课程获得专业的知识及社会研究技巧,用以分析本地乃至国际层面的社会现象。
课程设计极具弹性及多元化,设有三个专修范围:「社会研究」、「社会学与通识」及「社会学及社会政策」供同学选择。学系亦鼓励学生参加海外留学,提升学术水平和扩阔国际视野,并提供灵活性高的学分承认制度作配合。此外又提供各种奖学金和实习机会,令同学能全方位发展专业技能。
城巿研究是一门跨学科课程,适合有兴趣探讨一日千里的全球城巿化过程以及认识各种复杂的城巿生活形态及其挑战的学生修读。课程让同学透过探讨不同学术派别的理论、运用城巿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及认识都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最佳范例,广阔而深入地探究城巿的性质及互动性。
课程致力培养学生提出创新及可持续的方案来解决城市问题。除了有关城市发展的基础科目,本课程提供四个专修范围予学生选修,分别为城巿规划及设计、城市环境、城巿政策,还有管治及永续‧智慧城市。为了让学生与专业团体建立联系,本课程获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及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 认可。本课程更是全港首个及唯一获得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空间规划」专业资格认可的学士课程。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明白及意识到不同地理尺度的历史、文化、环境、社会政治及经济力量如何塑造他们的城巿经验;课程并会装备学生投身不同行业,并培育他们能以独特和跨领域的角度去探索及理解都巿议题,以及为香港、大湾区以及其他地区理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成立于1981年的医学院,通过优质教学、医护服务和创新医学惠泽社群。学院师生多年来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成功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临床测试和治疗上,令病者受惠,在国际间已赢得不少认同。
课程旨在提供综合和全面的生物医学学科训练。透过跨学科教育并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课程将会为本地及亚太区、以至国际生物医学研究、医疗服务系统政策与管理、临床医药开发、诊断及医疗保健服务等,注入拥有扎实训练的专才或科研人才,兼具备环球视野的领袖。
毕业生将具备以下优势﹕
课程包括临床前期课程(四年半)及临床实习课程(一年半)两个部份。临床前期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及生命科学、中医经典及简史、中医临床学科、中医学研究方法等科目。中医学院一直秉承一下办学宗旨:(1) 栽培既谙熟中医理论与临床运作,并兼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专业中医师;(2) 为香港培育兼有学养、医德与使命感的中医人才;(3) 与同侪承担中医药持续发展之重任。
为此,中医学院与本地、内地和海外大学及组织合作无间,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和培训机会,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临床服务。欢迎对中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中医学院,以中医的承传、发展和创新为使命,并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医学院引入全新的“SMART”医科课程。改革后的课程更适合培训优秀的医生人才,迎合现今医疗所需,以专业及热诚服务公众。课程特色包括:(1) 以学生为本 (Student-centred);(2) 师徒制基础 (Mentorship-based) ;(3) 知识传承多样化 (Assur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4) 稳固的临床教学 (Robust clinical teaching) ;(5) 着重医学道德和专业精神 (Teaching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学生必须完成六年的课程才能考取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MBChB)。毕业生于指定医院成功完成一年实习后,可成为香港注册执业医生。
五年制护理学士学位课程设计完善,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学年的课程内容紧密相扣,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理论及知识基础,培育其成为专业护理人才。每年学院会资助学生到内地及海外大学和医院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各地医护体系的特色和文化,增进对护理实践与创新发展的认识,丰富学习体验,拓展国际视野。学院亦设有多项奖学金和经济援助,用以奖励于学业或社会服务方面有优异表现之学生。
香港中文大学药剂学学士课程于一九九二年推出,是香港首个由教资会资助的药剂学学士课程。这是一个为期四年的全日制课程,为毕业生在获得执照前的一年实习做好准备。。
课程包括:生物科学的科目(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制药学、方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剂执业及法规、草药学及传统中药学、药理学及治疗学、药剂实习及专题研究。
香港有超过900名药剂师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约占药剂师劳动力的27%。
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先驱,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于2009年编订了香港首个公共卫生本科课程── 公共卫生理学士课程。
除了传染病以外,还有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医疗系统的能力,包括气候变化、慢性病的流行、人口老化,职业安全、滥用药物、网络成瘾、心理健康、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医疗融资和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等。
公共卫生理学士课程为对公共卫生感兴趣的学生在人口健康议题上带来宝贵的见识,同时燃起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掌握下列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概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模式、公共卫生法律与道德、生物统计学及流行病学基础、危急预防及难应变、传染病学和医疗服务改革等。
理学院课程以大类招生,以学生为本并以其兴趣为主导,第一学年的课程设计充满弹性,让学生扩阔理学视野及学会以更全面和综合的方式解决问题。
「理学」大类包括以下十个主修课程:
学生入学后,会于第一个学年修读共同的「学院课程」,从而建立良好的理学基础及提供选科指导。学院课程包括化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统计学等五大组别。学生必须于「学院课程」中选读最少三个三学分科目,包括:一个学生理想主修组别科目、一个与理想主修组别相关的科目、一个从其余组别选修的科目。
此外,理学院致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科研星耀专修范围让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及有潜能的学生在本科修业期间参与研究工作,旨在为学生累积研究经验、扩阔视野及培育新一代科创人才。学生将可在教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亦可参加国际级科研会议、研讨会及海外学习计划。修毕相关的要求后,其纪录将正式显示于学生的成绩单上。
1)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物及其合成过程的科学。课程重点介绍当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的最新课题,特别是具有科学、医学和社会意义的内容。主修科目包括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与酶、生物能及代谢调控、生物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此外,又提供广泛的选修科目,让学生选修个别专题如临牀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法医科学和运动科学来获取不同专业范畴的专业知识。这些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科技并大幅改变我们的生活。课程旨在 (1) 让学生广泛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同时亦注重临床和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2) 为同学提供最新生化科技的培训;(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及负责任的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以提升同学在升学和就业上的竞争力。
2)生物学
生物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学科,涉及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包括从病毒到人类的机能探索,当中尤其着重如何理解生物构造在不同层次上的运作,包括小至分子结构的原理、大至生态系统的操作。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而灵活的科目选择,包括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在巩固和建立科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后,学生可以就个人兴趣及其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专门的课程组合:生物学教学、个体生物学和人类生物学。生物课程不仅包括正规讲座和实验室课,亦通过导修课、实地考察、研讨会和个别监督的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研究和项目管理技能以及磨练沟通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3)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随着多组学测序和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发展,探索基因在分子、细胞及生物个体层面的功能已然成为现代生物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因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代表着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的关键领域。
作为香港唯一专注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综合性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包括干细胞生物学、癌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在加强研究和实验技巧之余,学生亦能够培养分析思维和科学交流之能力,使其可以在未来胜任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4)化学
化学系为学生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四大分支建立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学系也开办实用为本的跨学科课程,如鉴证科学、食物测试、环境分析和药物化学等。与此同时,学生在最后一年的修学年需选修专题研习或者毕业论文作为总结科目。
化学系设有三个主修组别供同学选择:主修组、精研组、化学检测及认证组。
主修组的最大特色是灵活度高,能满足毕业生多元发展的需要。精研组专为有志攻读化学高等学位的同学而设,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系内老师指导下,同学需要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为攻读高等学位打下稳固的基础。化学检测及认证组则为有志投身化学检测及认证行业的同学而设,课程要求同学于获认可的化验所完成实习,并在实习当中运用相关科目知识。
5)地球与环境科学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当前的能源和粮食危机都是公众关注的关键问题。地球与环境科学是一个新综合课程将地球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致可观测、理解、分析和模拟推动自然及人为全球环境变化的系统和过程。
课程特别强调多学科和理论与观测相结合的学习取向,以理解上述问题并制定可能的解决办法。学生将获得关于地球及其环境动态变化的稳实的综合基础,并可选择以下适应他们背景、兴趣和职业目标的专修范畴: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及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学生将从课程获得宝贵的定量和分析技能,并通过实验室工作、实地研究、数值建模和程式设计经验、研讨会、讲习班和研究专案建立自己的能力。此外,课程也提供海外大学的交流机会,以及在香港天文台及其他政府机构、土力工程公司和环保组织实习的机会。
6)食品及营养科学
食品及营养科学课程研读范围广泛,包括食品与人类营养及健康之关系、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存、研发、成份分析及品质管理等。
课程之内容可概分为食品科学及营养学两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学生先修读食品及营养的导论科目及基础科目如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以增强修读食品科学及营养学专修科的能力及兴趣;其后,学生选读与食品科学及营养学有关之专门科目,并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之「专题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的专业知识。
7)数学
数学系一直以培育青年人才为本,提升他们的能力以贡献社会;同时致力成为数学科学和应用的国际研究中心。学系提供的课程广泛,均涉猎纯数和应用数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想入读的组别,选择纯数或应用数学范畴,选修相关的科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学科的关系及相互应用。灵活的课程设计可让同学更自由选择喜欢的副修科目。此外,数学系同学亦可透过研究实习、交换生计划及工作实习等,丰富学习经验。
8)分子生物技术学
分子生物技术学是具革命性的科学领域,包含基因和蛋白技术应用。这种先进技术在农业、环境、生物能源及生物工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课程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分子生物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当前发展、商业和社会影响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培养逻辑与思辨能力和科学沟通技巧。
课程的对象是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方法、医学、微生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及动物生物技术有兴趣的学生。课程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选修科目,让同学深入了解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动植物生理学、免疫学和临床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各方面知识。此外,课程还针对生物技术对商业和社会的影响,如政府政策、管理、知识产权,以及道德和公众关注的问题。
9)物理
秉持一贯的优良教学与卓越科研传统,物理系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充份掌握物理科学的基础和一篮子包括分析、实验、数值、研究、沟通等通用技巧,亦能欣赏并了解物理科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物理课程着重提供坚实的物理基础训练,除一系列须应用微积分的物理学入门科目外,核心科目还包括经典力学、电磁学理论、热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及其应用、定量方法、实验物理、学生为本学习、学术报告、物理专题研究等。还设有多门选修科目让学生探究物理学的不同领域,包括计算物理及模拟、天文物理、气象学、光学、纳米科学及技术、仪器学、相对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固态物理学、电子学、高阶核心科目、专题研究、研究院程度科目等。此外,同学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及计划,选择专修以下范畴:(1) 天文物理及粒子物理、(2) 电算及数据物理及 (3) 量子科学及技术。
10)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专注于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的科学。因此统计学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商科及工程学等需要对资料数据作出数量分析的学科中都极为重要。为了迎合现今资讯年代对全方位统计毕业生的上升需求,统计课程涵盖了学科的核心部份,并就理论与实践两者作出了适当的平衡。统计科目广涉基础统计、计算与数据管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统计学于商业、金融、医学、精算、品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应用。此外,学生可因应他们的兴趣及就业计划选择加入「数据科学及商业统计组」、「统计科学组」或「数据分析组」。
在教职员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类型的工作坊、个案研究和专题研习,扩阔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提升应用技巧,并汲取经验用以解决现实的难题。
航天科学涵盖了科学探索、开发和应用技术,以了解及研究地球大气层内外。地球信息学结合了地球科学知识和地理空间数据科学技能,以了解和监测地球的环境和变化。这个紧凑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掌握卫星和航天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学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机器学习、大气和空间物理学、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和仿真的专业知识。
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为迈入各种有丰富机会的职业,如航天机构、环境咨询公司、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作充足准备。学生亦可选择继续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气候科学、航天工程、信息科技和数据科学等领域深造。
本课程经港中大取录的同学将以港中大开设的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为第一主修及在指定学术范畴中(工程学、理学和社会科学)选读由港中大或港中大(深圳)开设的另一主修。学生可以通过第二主修更深入学习与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相关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工程、地球和气候科学、新能源科学、空间物理学、数据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
于肄业四年期间,学生会在香港及深圳两地的校园上课、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及其他体验式活动。
课程由理学院、医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合办,专为有志在生物技术科创、商业分析或医疗保健管理领域发展的优秀学生而设计,以把握香港、大湾区及其他地区的新机遇。这是一个以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新综合课程,除了由分子生物技术学、生物医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卫生学提供的配对科目外,还会由跨学院的教授联合指导统整学习,提升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综合解难的能力。此外,课程将邀请相关的工业、服务和投资界人士,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将知识与现实问题结连,并从中学习。
现今,人们生活在数码共融资讯的社会,人工和自动化活动不断产生数据,并以数码方式存储。这些数据来自不同地方,包括社交媒体、企业信息系统、可穿戴设备等。计算数据科学课程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和统计学系合办,旨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计算统计、电脑密集推论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数据视觉化,同时培养他们能有效地传达数据见解和巧妙地解释复杂的数据结构予主要持份者等的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感兴趣的学术、工业和社会领域上建立最领先的海量数据分析和管理解决方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联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深圳))推出全港首个中港深度连结的双主修课程,同学将主修中大开设的跨学科数据分析,及在指定学术范畴中(理学、工程学及商学)选读由中大或中大(深圳)开设的另一主修。
于肄业四年期间,在香港及深圳两地的中大校园上课、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及于位处两地的国际及国内顶尖机构实习等。
作为大湾区以至全中国的重点城巿,香港和深圳分别在环球商贸、金融及科技创研多个领域中领先全球。能于两地学习及深入体验,学生将兼享两地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对投身全国性、尤其着眼大湾区发展机遇的领导机构,及致力开展中国巿场的跨国企业,将有莫大裨益。
数学系致力成为数学科学和应用的国际研究中心,提供高质素的数学培训,适合不同兴趣和志向的同学。
数学精研课程为热衷探索数学理论、喜欢数学研究或有志在数学方面深造的同学而设,帮助他们奠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学术研究的路上走得更远。 课程内容广泛,涉猎纯数和应用数学。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科目,亦可以自由选择副修科。电脑相关课程、商业行政以及经济科等均为受欢迎选择。学系为同学提供多样暑期培训机会,例如国内、外暑期实习及交流 (COSINE) 计划,丰富学习经验。
毕业生所获知识与技能为各行各业看重,并可应用於世界各地,例如银行、商业、电讯、保险、物流规划、数据分析、电脑科学、金融和工程,以及升学和研究,出路广泛。
理论物理精研课程致力为有志学习物理的青年提供扎实和具吸引力的课程,让他们接触物理的前沿知识,致使他们尝试为建构对大自然的认知及发展物理的应用作出贡献。
课程旨在训练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概念及相关技巧,并培养他们欣赏和了解物理在现代世界的重要应用。课程特别强调专题研习及研究等元素,而同学更可依据个人志趣选择不同的专修范畴。
理论物理精研课程是专为有志进修研究院课程的同学而设计。
创新科技为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竞争激烈、环境日益复杂的世代,我们需要重新构思学习设计,利用先进的学习科技改善学习环境并提高成果。学习设计是一门急速发展的专业,适用于所有界别。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培养新一代学习科技专家实在是刻不容缓,他们既要深入了解学习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又要自如地运用创新科技,并具备专业技能来塑造未来教育的愿景。因此,教育、工程和理学院共同开办一个综合课程─学习设计与科技理学士学位课程。
综合课程为期四年,建基于教育作为「元学科或学科中的学科」这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观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领袖能力的培养,同时亦重视个人在常规教育环境内外的学习和发展。毕业生将以教育和学习科学为核心,具备教育、科技和科学的多学科知识。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机会,并将开设专题研究项目让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和行动科学技能。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专业,旨在培育学生掌握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方面的扎实基础知识,为将来在研究所继续进修,进行独立研究,或在各领域开展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由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系和理学院数学系合办。
信息工程的主要范围有通信系统、多媒体处理、信息理论,以及电脑网络。每个范围都和数学有深厚而意义不浅的历史渊源。不少在这些范围内工作的科研人员都接受过高深的数学训练,数学与信息工程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第二代的科研人员。课程致力把对工程学的触觉和严谨的数学训练结合,为今天和未来的资讯世界培养及教育受过数学训练的工程师与科研人员,这些人才将会在这些范围内带来重大的改变。
毕业生可继续学业,或者进行独立科研,以及从事必须具备相当数学知识的工作,例如工程、金融、数据科学等。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跨学科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及理学院携手合办。课程糅合了金融及风险管理的精萃,旨在提供有关金融、风险管理、统计及商业的专业知识,同时亦与环球商业学及医学等课程成为港中大收生成绩最佳的课程之一。香港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市场对具备金融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趋之若鹜。课程能装备学生,让他们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及当前发展,为日后就业打好稳健的基础。
为培育学生的全面技能,课程亦设定了一套活动体验学习方案,当中包括如实习科目为学生提供了课堂知识与金融市场实务结合的机会。课程更设有嘉宾讲者系列,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行内专家讨论金融时事。
课程亦透过专门培训项目令学生能实践参与不同的海外交换生及实习等计划,毕业生亦成为雇主渴求的招聘对象。此外,毕业生亦可在经济、金融、精算及保险、数学、统计和风险管理科学得到扎实的知识根基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课程。
风险管理科学课程於2000年成立,是香港同类课程的先驱,一直致力培训优质人才。本课程专为热衷数学和科学理论,并有志投身金融与相关行业的学生而设。
风险管理科学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理论与实践并重,从保险和金融等不同範畴了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科学属於跨学科课程,学生不但能吸收统计学的知识,同时亦会接受其他基础科目的培训,包括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金融市场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人才和专家的需求愈见迫切。有见及此,课程创立风险分析组,专为有志了解大数据最新发展及投身金融界的优秀学生而设。 风险分析组著重统计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当中包括但不限於统计推论、精算学和金融数学等学科。风险分析组毕业生具备强大的数据科学及数据分析能力,为日後成为专业风险管理师做好充分准备。
工程学院在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及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高锟教授的领导下于1991年正式成立。至今,学院一直致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积极参与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航天科学涵盖了科学探索、开发和应用技术,以了解及研究地球大气层内外。地球信息学结合了地球科学知识和地理空间数据科学技能,以了解和监测地球的环境和变化。这个紧凑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掌握卫星和航天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学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机器学习、大气和空间物理学、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和仿真的专业知识。
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为迈入各种有丰富机会的职业,如航天机构、环境咨询公司、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作充足准备。学生亦可选择继续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气候科学、航天工程、信息科技和数据科学等领域深造。
本课程经港中大取录的同学将以港中大开设的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为第一主修及在指定学术范畴中(工程学、理学和社会科学)选读由港中大或港中大(深圳)开设的另一主修。学生可以通过第二主修更深入学习与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相关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工程、地球和气候科学、新能源科学、空间物理学、数据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
于肄业四年期间,学生会在香港及深圳两地的校园上课、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及其他体验式活动。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主要使用创新技术,促使计算系统能够仿效人类智能行事并发现新知识。一方面,它涵盖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表示/推理、大规模计算系统和分布式系统、逻辑/约束编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它已在多个学科中发展,例如金融、医学、制造业、机器人、多媒体、电讯、计算语言学等,现在本地和全球就业市场对人工智能专家都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创新和设计坚实又可靠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妥善解决人工智能相关的道德和社会问题,都存在重大的挑战。
课程旨在培育学生设计和操作人工智能系统和技术的能力,藉著数学建模、基础科学、数据结构、统计学、算法、分佈式计算等基础下,学生能从大量信息中分析、推理和推断知识。学生毕业後,能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域也非常多,例如:金融、医学、製造业、机器人、多媒体、电讯和计算语言学等,同时也能研发人工智能的前沿创新科技,在学术、工业和社会层面均具实际意义。
课程着重基础数理、科学理论和实用的系统技术,并提供四个专修范围,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智能生物医学、智能多媒体处理、大规模人工智能—理论与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学。
生物医学工程融合医学和工程学研发高新科技,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健康医疗问题。课程由工程学院和医学院合办,学生除了修读工程和医学的核心课程外,还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选修其他科目。本课程教授范畴包括:(1) 医疗仪器及生物感测器;(2) 生物医学影像、资讯及模拟;(3) 分子、细胞及组织工程。
由工程学院及医学院合办,并由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园、医院、本地及海外实习,充实学习知识。学生除了修读工程和医学的核心课程外,还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选修其他科目。学生亦可从工程学院及医学院合作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获益良多。
课程毕业生受聘于工企业界、医院、大学部门及其他公营机构。另有毕业生选择修读硕∕博士学位,或于医学、法律及商业领域发展。
现今,人们生活在数码共融资讯的社会,人工和自动化活动不断产生数据,并以数码方式存储。这些数据来自不同地方,包括社交媒体、企业信息系统、可穿戴设备等。计算数据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和统计学系合办)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计算统计、电脑密集推论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数据视觉化,同时培养他们能有效地传达数据见解和巧妙地解释复杂的数据结构予主要持份者等的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感兴趣的学术、工业和社会领域上建立最领先的海量数据分析和管理解决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的课程内容大部分以编程、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解难方法为基础,然而,计算机工程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培训,如移动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集成电路设计、硬件辅助保安和超级计算。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则更注重软件创新,旨在通过涵盖多元化和专业领域的灵活课程来培育学生。
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修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课程的学生将获邀申报主修计算机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
电子工程学系于1970年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教授创立。电子工程学课程内容广泛,与时并进。主要课题包括:纳米技术、电子材料、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医疗仪器、多媒体及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等。课程设计兼顾软件及硬件知识,理论与实践并重。
课程设「工读计划」,同学可于修业期间到本地电子或科技公司工作一年。通过系里的「学生辅导计划」,教师会按时接见学生,就其学习、生活、升学或人生规划等方面提供辅导。电子工程的毕业生可从事多种高科技行业,如电讯、资讯科技、电子商务、工业制造、电子产品设计及开发等。而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在本地大学或到海外继续深造。
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工程知识和培训,以解决各种与可再生、环境和建筑技术有关的能源问题,并以宏观角度了解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权衡取舍,在面对工程学上的挑战时,实现可行的方案。
课程提供跨学科训练,除了教授能源原理、技术和系统的基本知识,亦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建筑学院、环境科学课程和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开设科目,既广且深地教导有关市区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学生可按个人兴趣和就业取向选修一项专修范围,包括可持续能源技术专修范围;绿色建筑技术专修范围;或环境工程专修范围。
课程亦提供沟通技巧、工程师职业操守、设计应用和毕业专题研究等科目,训练学生成为专业从业员。学生可参与由大学的环境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所所提供的校园和社区项目、研究课题等,亦有不少暑期实习、工读计划和海外交流机会。
金融科技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旨在教授学生应用最新的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与数据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金融服务业中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四年全面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大数据中获取金融和管理方面的洞察力,能够设计并实现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能够在複杂的商业环境中优化金融决策,以及能够理解和分析他们的方案在社会,经济,安全以及法规方面的影响。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我们也开设了双学位项目,毕业生能够同时获取金融科技的工程学士和金融数学的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虽由工程学院提供,但工商管理、法律及社会科学三个学院亦参与讲授,设计这种独特的跨学科衔接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外,更广泛了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法律、经济及社会课题。课程亦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海外交流机会,并积极与数码港、香港科技园公司及其他公司磋商,安排金融科技的专题实习。
课程毕业生能满足金融服务业中对定量和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工作。职业前景包括投资和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以及其他金融科技相关的初创企业等。毕业生亦可以在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信息工程学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据科学、资讯保安、信息理论、通讯网络和人工智能等等重要元素,以及它们在新兴学科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金融技术中的整合及应用,这跨学科的本质使学科更独特及具挑战性。
信息工程学课程为未来的资讯世界教育和培养工程人才、科研人员和领袖。学生在不同领域如通信系统与网络、互联网工程、网际安全、移动与云端运算、多媒体编码、大数据系统与应用、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应用等都得到足够训练。 课程把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为一个主修科目。在所有本港与资讯或通讯科技有关的大学课程中,这种跨学科性质是独一无二的。课程不但提供两个学科的扎实基础训练,选修科目也是最多的。课程的灵活性无可比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求学兴趣和未来的专业发展自订学习计划。
创新科技为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竞争激烈、环境日益复杂的世代,我们需要重新构思学习设计,利用先进的学习科技改善学习环境并提高成果。学习设计是一门急速发展的专业,适用于所有界别。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培养新一代学习科技专家实在是刻不容缓,他们既要深入了解学习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又要自如地运用创新科技,并具备专业技能来塑造未来教育的愿景。
学习设计与科技理学士学位课程(LDTE)由教育、工程和理学院共同开辧,此综合课程为期四年,建基于教育作为「元学科或学科中的学科」这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观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领袖能力的培养,同时亦重视个人在常规教育环境内外的学习和发展。毕业生将以教育和学习科学为核心,具备教育、科技和科学的多学科知识。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机会,并将开设专题研究项目让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和行动科学技能。
毕业生虽然并不具备教师检定资格,但课程建议与学位教师教育文凭(PGDE)课程衔接,帮助学生开拓就业前景,并为有志从事教学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发展机遇。此外,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可为计划在教育和/或科技相关领域继续研究深造的学生奠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专业,旨在培育学生掌握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方面的扎实基础知识,为将来在研究所继续进修,进行独立研究,或在各领域开展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由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系和理学院数学系合办。
信息工程的主要范围有通信系统、多媒体处理、信息理论,以及电脑网络。每个范围都和数学有深厚而意义不浅的历史渊源。不少在这些范围内工作的科研人员都接受过高深的数学训练,数学与信息工程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第二代的科研人员。课程致力把对工程学的触觉和严谨的数学训练结合,为今天和未来的资讯世界培养及教育受过数学训练的工程师与科研人员,这些人才将会在这些范围内带来重大的改变。
毕业生可继续学业,或者进行独立科研,以及从事必须具备相当数学知识的工作,例如工程、金融、数据科学等。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著重现代自动化技术对当今及未来机械工程领域发展之影响。课程提供协调均衡的基础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旨在培育以创新解决问题及能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工程师。
本课程教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的知识,内容涵盖了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控制技术、製造技术和电子学等广泛领域。学生可通过选修科目,增强对计算机设计及图形学、机器人学、机电/微机电系统、智能系统及工程优化等学科的认识。本课程还开设三个专修方向:设计与製造、机电一体化、以及机器人与自动化。感兴趣的学生可於当中选修其中一个专修方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亦可不修读任何专修範围。
本课程提供工程师职业操守、商业及企业学、技能沟通及为期一年的毕业专题研究等科目,以训练学生成为专业工程师。此外,亦提供暑期实习、工读计划和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本课程的毕业生可从事机械、生产、控制、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工作,还可选择在香港或海外深造,按兴趣研究攻读专业领域课题。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项目将管理与前沿科技,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结合。 我们的使命是为香港的支柱产业培养人才。学生会学习到在金融,物流以及服务等行业内如何在複杂的环境中作出最优决策。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教育使之能够同时具备各种实用的工程技术及对科技和管理的全面认识。项目毕业生有能力在多种行业工作并且有机会晋升需要工程背景的高级管理职位。
课程设有四个专修学科:商务资讯系统(专注设计、分析及管理现代商务及工业营运中的资讯储存、通讯与撷取系统)、金融工程(着重设计分析创新型金融产品及策略,并运用高等量化技术与资讯科技管理和执行金融策略)、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研究企业营运中物料、资金及资讯流的协调管理)及服务工程与管理(结合资讯科技、认知科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领域,支持持续成长的服务业)。
商学院致力提供具国际水平的商科教育,培育有志投身商界的学生,于瞬息万变的环球经济中成为成功商业领袖。商学院的毕业生多从事国际商贸行业,所以同学除在学术科目上须争取优良成绩外,学院亦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藉以培育组织能力、领袖才能及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并经常阅读最新财经新闻,培养准确的分析及判断能力。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给予学生高度的自由,你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志向,计划及订造一个适合自己的课程。课程特设九个专修范围,你可从中自由选取一至两个专修范围,学习相关知识。学生也可选读双主修、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合办的双学位、我们新开办的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及金融科技学双主修课程、与世界顶尖高等院校合作开办的双学位本科课程,以及副修。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享负盛名兼富弹性,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使课程的学生成为校园内最多元的一群。学生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一同为当今最迫切的议题,发掘和交流不同观点。学生也可享用课程不同资源来丰富学习历程。我们身处于创新和改变的时代,商学院提供的师友计划、企业合作课程和实习机会,培育学生成为未来的商界领袖。学生将会接触商业世界不同领域,亦为你建立强大和专业的人际网络打下良好基础。
为因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学生必须拥有国际视野与专业潜力,提升全球竞争力以迎接日新月异的商业挑战。环球商业学自2005年推出以来,已赢得国际教育界的高度评价,并被传媒誉为香港其中一个最具竞争力的课程,吸引了本地及海外中学精英的报读。
本课程以国际化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文化敏感度和创业思维,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领袖,并为全球社会作出贡献。学生在课程中将有机会前往欧洲和北美的主要经济中心体验多元文化、实践学习和拓展国际人脉网络。课程设计具备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提供丰富的体验式学习机会,从巩固所学、应用知识,到拓展学习视野、建立职场经验,帮助学生在快速变迁的全球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的优势。
作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对有环球经济金融活动知识的专业人员需求与日俱增。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旨在为修读的学生在环球经济的背景下提供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跨学科专业训练,务使毕业生具备坚固的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和全球性思维去应付银行业和金融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各项挑战。
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会覆盖一些在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中不曾涉猎的题目,包括:稳定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的堀起和其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环球经济与金融课程重视实习和研究经验,这些经验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以及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
酒店旅游及房地产课程(HRE)为本校新拓展之商科课程,为亚太区独有,重点结合酒店旅游及商业房地产两个范畴,培训学生成为两个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课程会培养学生资产投资和服务标准方面的敏锐触觉,获得全能发展。
主修商业房地产的学生重点学习如何规划、开发和投资楼宇和物业等资产。而主修酒店旅游的学生则重点学习市场行销及服务管理,包括如何提高服务质素、客户满意度及总体绩效。学生不但能从课程掌握管理和投资观点,亦能于各行业实习及发展,在酒店、会议展览、主题公园、旅游、物业估值、租赁与交易、顾问服务, 商业房地产发展、财经及资产管理等领域,让理论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
HRE的课程特色结合酒店旅游和商业房地产两项元素,以体验配合理论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于多元化行业环境中与时并进。不论是与专业人士的联系与交流,还是参与他们主讲的课程和讲座,都能让学生更了解行业最新趋势,并建立自己的专业人脉。 HRE是经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认可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具备考取全球认可测量师资格的条件。
课程培养学生对保险、金融及精算学概念的了解,以及分析问题的技能,尤其着重保险业的功能、架构和实务方面。
为切合市场需要,本课程设计以本港保险业为着眼点,同时旁及国际实务的相关课题。大学程度的保险、金融及精算知识有利保险业发展,并提升业界专业水平。本科课程设计全面且实用,学生除了会学习精算理论,亦得到在精算和统计学上人寿与非人寿之训练。课程会让学生了解保险市场运作、金融市场、投资组合和衍生工具,令他们可以胜任保险及金融行业的管理阶层。
本课程在2012年得到北美精算师学会的认证,同时亦涵盖这个国际专业组织的考试内容。本科毕业生在专业考试均取得卓越成绩。他们在本地的出路十分广泛,大多进入保险公司或顾问公司的精算部门,亦有一部分在银行和会计公司任职。
工商管理学院及法律学院合办之五年制工商管理学士(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及法律博士双学位课程结合了工商管理和法律这两个专业的优势,糅合扎实的商业和法律跨学科专业知识与思维,培养学生成为包括法律界、商界及政府机关等不同领域的领导人才。
连贯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于五年内获得工商管理学士与法律博士的双学位资格,如分别修读两个课程一般需时六年。严谨的课程同时提供灵活的安排,学生可按其志向和需要调整修业模式,选择在第四年毕业,获取工商管理学士或工商管理学士及法律学副修资格。
修读此双学位课程的同学将于首四年缴交大学本科课程学费,而四年制本科课程以外之课程会以自资形式完成。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联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深圳))推出全港首个中港深度连结的双主修课程,同学将主修中大开设的跨学科数据分析,及在指定学术范畴中(理学、工程学及商学)选读由中大或中大(深圳)开设的另一主修。
于肄业四年期间,在香港及深圳两地的中大校园上课、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及于位处两地的国际及国内顶尖机构实习等。
作为大湾区以至全中国的重点城巿,香港和深圳分别在环球商贸、金融及科技创研多个领域中领先全球。能于两地学习及深入体验,学生将兼享两地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对投身全国性、尤其着眼大湾区发展机遇的领导机构,及致力开展中国巿场的跨国企业,将有莫大裨益。
国际贸易与中国企业课程由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及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代勒摩尔商学院合作开办,为来自两所大学的同学提供学习中美商业关系及中国企业增长策略的难得机会,同时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体验,让学生实践全球化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学生将于两所大学就读,并参加本地和海外的考察交流团,亦可于美国和香港/内地进行暑期实习。完成学士课程后,同学可选择到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升读国际贸易硕士课程。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专业会计学士课程旨在培养专业会计师和相关领域的会计专才。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修,包括环球会计、环球税务及管治、会计师金融和会计分析。课程除了教授会计商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外,亦强调透过课程辅助活动促进学生的领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致力培养学生成为商界领导者。
学院整年都安排职业讲座、工作坊、研讨会和到公司作访问,帮助学生探讨事业发展的选择,以及磨练所需的软技巧。专业会计学的学生也有足够机会参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公司提供的实习计划。透过学院的安排,同学也可到库务署、医管局和税务局实习。
专业会计学毕业生的事业发展非常多样化,包括专业会计、投资银行、管理顾问、财务管理、政府和学术界等等。
计量金融学课程专门教授计量知识并培养分析能力,以满足环球市场对该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课程主要範畴包括金融、数学、统计学和资讯科技等,授课内容亦涵盖业内的新发展,为学员今後服务於金融行业打好基础。
课程亦设定了一套活动体验学习方案让学生能够超越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并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海外交换生及实习等计划。多年来,课程与业界保持良好关係,学生的质素得到广泛认可。毕业生亦成为僱主渴求的招聘对象。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跨学科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及理学院携手合办。课程糅合了金融及风险管理的精萃,旨在提供有关金融、风险管理、统计及商业的专业知识,同时亦与环球商业学及医学等课程成为中大收生成绩最佳的课程之一。香港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市场对具备金融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趋之若鶩。本课程能装备学生,让他们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及当前发展,为日後就业打好稳健的基础。
为培育学生的全面技能,课程亦设定了一套活动体验学习方案,当中包括如实习科目为学生提供了课堂知识与金融市场实务结合的机会。课程更设有嘉宾讲者系列,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行内专家讨论金融时事。
课程亦透过专门培训项目令学生能实践参与不同的海外交换生及实习等计划,毕业生亦成为僱主渴求的招聘对象。此外,毕业生亦可在经济、金融、精算及保险、数学、统计和风险管理科学得到紮实的知识根基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课程。